生而为人,务必从本心
分类:阅读 日期:2021-08-17 03:34人气:加载中...
十二月一日,下架几天的暴漫重新上架。第一次看暴漫大约还是在大一,彼时对于王尼玛的吐槽,没有那个潜力看出背后的寓意,仅博一笑而已。不看娱乐综艺已经许久了,如果不是封杀,怕是也不会再点开这个综艺。人都有猎奇心理,仔细看了一遍风口浪尖那一期后,感慨颇多。
这期有两个亮点,引起封杀的直接原因我并不好去评价,到底是因为对豫章书院的曝光,还是因为对年轻人的煽动?我用煽动这个词,并不是对王尼玛观点的反驳。恰恰相反,对于他的观点,我认同于心,践之于行。之所以用“煽动”,是因为他的寥寥数语,在很多人看来是逆大局之势,大有蛊惑年少青春,肝火旺盛,并痴痴傻傻的青少年之嫌。
成长
浅谈豫章书院,这种如同网戒所一般的冠名机构,打着改造的幌子,实则为社会的刽子手。我不想用过多的言语,是因为同情那些无辜的孩子。孩子固然可怜,更该关注的是整个的社会现象。为什么会有家长明知有鬼,却依然为之正名。追根溯源,他们也许并不想担当应有的职责。从内心深处,他们更期望借机构之手,隔断这种麻烦。对,是麻烦。
这不得不想到前几日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三色幼儿园事件。发生这样的事情,固然是社会可悲,但是中国人,仿佛过于情绪化,怎样就会这么容易被某些人牵着鼻子走呢?很多人压根就没有看过事件报道,人云亦云跟风蹭热点,军队都跟着躺枪。冷静的人一向默默旁观,但是就连沉默分析的人,也会被扣上不关心弱势群体的帽子而不得不发博声明。这就是中国舆论的态度?浪潮?以及国民分析潜力?整件事情的前后,我没有在任何社交网络平台发表过任何评论,因为我看不透。既然看不透,默默慎言之。
看不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:
正常的逻辑,如果子女真的惨遭不幸,为什么不为子女的保密着想而大肆公开,维权心切我能理解,但这肯定是最不理智,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一种方式。一个人情绪失控也能理解,一群人,恕我眼钝。如果是造谣,幕后boss又是谁呢,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呢?转移社会关注热点?还是抓住机会猛踹行业竞争对手?股价暴跌的背后有没有人香槟相贺?不敢往下猜测,有点阴谋论的味道,看不懂也罢,在此仅是浅谈。
三色教育机构,有点贵族托儿所的味道。然而关注点就在于此,很多家长,平时没个踪影,一旦出了事,立马表现的异常愤怒,异常心疼自己的宝贝。说句不太合情理的话,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负责,你又能指望别人能对你的孩子有多负责呢?花大价钱送孩子进所谓贵族幼儿园,无非是花钱买个心安,花钱推卸掉职责罢了。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有个著名的理论,0到6岁是孩童核心人格的构成期。中国古代也早有三岁见长,七岁见老的观点,中国在思想上是先驱毋庸置疑,但是践行呢?别说性教育了,很多孩子就连在核心人格构成期都很少见到父母,因此无形中构成了种种心理障碍。父母不去思考问题的根源,一昧归咎于教育的失败,这才是社会最大的黑锅。如果不是女性生理限制,出于对孩子的负责,就不要在你们最抽不开的时间里,让这个宝贵的生命过早的拥抱社会,对生命的大不敬但是如此。生而为人,务必善良,对子女都做不到,社会如何待你善良。当然,岁月烟尘的背后,必须仍有一些人一些事,值得以命相待,值得毫无犹豫地去相信。所以,遇事冷静,请三省而出言。
影视
最引起共鸣的还是这期从23min开始的那一段话。“我不明白此刻的年轻人是怎样了,你喊着不想考公务员,谁拦得住你嘛,你自己打工赚钱供自己考研嘛,你死活要娶她,谁拦得住你嘛,几十万礼金和房子你自己奋斗,不要用父母的养老金嘛,你怪你父母扔你的狗,谁拦得住你嘛,你自己租房子自己去养咯,此刻的人生观都怎样了,我能说什么呢?这个世界太傲娇了,我是真的很担心你们呐,动动脑子呀,你得反抗嘛,你父母半辈子积累起来的价值观不是你顶几句嘴就能够撼动的,动动脑子,你好好商量,实在是无法沟通,你就靠自己嘛,证明你的选取是对的,证明你能够过的很幸福。”短短几句,至少我自己,一个不差,全中。
感触
忽然想起那段时光,一个月大的嘟嘟被我抱回宿舍。为了躲避宿管,寒风中我裹着它将其藏到图书馆地下室。我记得那时候自己都快吃不起饭,但还是坚持买最好的狗粮来喂它;我记得每次上课前它哀怨的小眼神,以及每次回到宿舍放它出笼子,它撒欢四处跑的样貌。寒假不得不将其带回家,欢喜的是它博得了父亲的欢心。可终究还是熬但是那个冬天,碍于母亲的压力,最后还是把它送了人。那一次,我反抗了学校制度,反抗了生活压力,结局却是在父母这一关下败了阵,遗憾无法弥补,愧疚终生难抹。
谈及工作,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。进了体制,捧上了父辈眼里稳稳的金饭碗。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向我抱怨,“这样的生活,再过两年,就看到了未来的头。”“这样的日子,日复一日,生活的激情慢慢消磨。”等等诸如此类的埋怨。我只能一边耐心听他们叙说,一边圆说工作稳定也有好处。如果真的不想这样,下得了决心就跳出来;若是下不了,逆来顺受也总比露宿街头强。也有人说“我本来是想博一博闯一闯的,但是父母给我安定了下来,我也就只能这样乖乖理解了。”激情和安定,是一对矛盾,想要冲破这样的禁锢,也并非易事。首先还是得先想明白到底追求的是什么,再去动身。
生活淡且真,一生本不漫长,老来回忆时,一生经过,简简单单几个词便可概括,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件事散发点点微光。生活浓且苦,如一盏茶,细品耗时费力,纵使沧海桑田、遍体鳞伤,苦其一生,回首相望,也有颇多趣味。最终二者都是一掊黄土,孰是孰非,随心而定。
论及婚姻,可能最近真是被西方思想影响了。虽然中国的潮流未至,但我愿作那引潮人。当刻意将生活节奏放缓之后,很多事情一下子简单起来。不必要在学业未成之时为成家而思考太多。工作选取,生活质量,大都会因中国式成家而被禁锢。道阻且长,不慌不忙。若非真的遇到一颗足以让你安分的心,倒不如缓缓,缓缓。这样会有更多的选取,天南地北,只要心向往之,没有什么能拴住你的步伐,婚姻不能,家庭也不能。
成家之前,每个人都应或多或少的去经历一段时间的独处生活,感受独处生活带来的种种滋味。品尝过孤独,能照顾好自己,在将来势必会更加顾及伴侣与子女。生活模式不是预先设定不变的,如王尼玛所说:“我期望有一天能看到,30岁的女生不会轻易冠上剩女的头衔,屡被催婚,五六十岁还在追求感情的老人,不会被人说老不正经。只生了女孩的麻麻,不会被要求继续生男孩。我期望有一天能看到年轻人的婚姻不会无法自主,而被两个家庭左右。丁克家庭不会被三姑六婆指指点点,选取终生不婚的人,不会被视为异类。”只要我们这一代继续努力,我相信这一天就不会很远了。纵然是西方,也经历了从束缚到自由的过程。所以做好自己,不要去操淡心。很快这种观念便会变得易于理解,其实我更倾向于此观念,因为它本身并没有错。
人啊,必须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貌,不是家长期盼你成为的样貌,不是社会要求你成为的样貌,而是你本心所追求的样貌。如果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要的,为何不去温柔的推翻?秉承这样一股信念:你想要成为的,于自己而言,必须是最好的状态。
心不动,人不妄动,不动则不伤;如心动,人则妄动,纵然满目荆棘,纵然伤身痛骨,也已体味人世百态,不枉此生。
本文永久网址